股市加杠杆如何操作 上海蝉扰实在无计可施:“赶紧引入山东人!”_知了_蝉群_普陀
发布日期:2025-08-11 21:40 点击次数:166在曾经的日子里,获得沪签的门槛可真是高得离谱。你不仅得烂熟于心法文菜单,身上还得挂着那品牌的lululemon,更不能有任何蜜雪冰城的消费记录。但是现如今股市加杠杆如何操作,想要拿到沪签的要求可不得再反转了——对捉知了猴的技能必须得心中有数!
自从进入伏天以来,上海的蝉群可谓是肆无忌惮,仿佛大军压境。人们一旦走在路边的树下,便会遭遇到蝉交配时喷洒的体液和尿液的“猛烈攻击”。城市的居民们,微信上调侃着:“我们也成了蝉play的‘小配角’。”每当夜幕降临,外面那震耳的蝉鸣就更不消说,仿佛整个晚上的耳膜都在遭受着折磨。
专家们分析,这其实是因为今年正值蝉的繁殖大年,沉眠于地下的各色蝉翩然复苏,上海瞬间变成了它们的欢聚之地。
展开剩余86%正当上海人一脸无奈之时,远在山东的同胞们却已馋得不行。“对上海人来说,蝉鸣是灾难;而在我们山东人眼中,这就是高蛋白的免费自助餐。”山东人自古便爱吃知了猴,抓蝉的本事更是无人能敌。“在山东,蝉连树都没机会爬上,刚挖出洞口就已经被抓包了!”
蛰伏在沪的山东人率先掀起了这个“知了猴大会战”。“我一听到蝉鸣,就忍不住想出手,简直就像回到了童年,要为民除害!”他们熬夜忙碌,甚至在远在故乡的父母也按耐不住。“我爸的心急火燎,已经订好了火车票。开个玩笑,我们一家三口足以把静安区的知了猴抓得精光。”
这时,不论是上海人还是山东人,心中都有个共同的期盼:“能不能出台一个山东人专属旅游路线,白天随便玩,晚上就来抓知了?”
曾几何时,蝉鸣是上海盛夏的标志。“上海的生态环境出色,听到蝉鸣就知道夏天来了。小时候总喜欢在外婆的摇扇声中,聆听那美妙的蝉鸣入梦。”可现在蝉群泛滥,令人捧腹不已。“或许是因为上海绿化水平太高,目前的森林覆盖率接近五成,路边的杨树、柳树和桂花树都成了它们的乐园!”
在梅雨和高温的双重刺激下,知了猴们破土而出的速度更是加快。“黑蚱蝉、蒙古寒蝉,简直就是家庭聚会的节奏,一夜之间全部冒头。”
值得一提的是,上海的生态链早已形成一番和谐的局面。“流浪猫不再追鸟,鸟儿也懒得上树捉虫,蝉因此乐不思蜀,尽情享受这座城市。”而对于那些从未尝试过知了猴的上海人来说,面对肆意膨胀的蝉群,他们无计可施,只能敬而远之。有些人甚至总结了一些避蝉诀窍。“绿杨、红柳、桂花树和樱花树是蝉的聚集地,得尽量绕开;反倒是法国梧桐、香樟和松树则是我们的安全区。”
然而,见到蝉群泛滥的现状,山东人却纷纷跃跃欲试。“在我们北方,知了猴并不像上海这样猖狂,反而因为被疯狂采集已近于灭绝。晚上打着手电,费尽周折倒也只能找到一两只。”自带蝉虫热的山东人士,将抓知了猴当成夜间的乐趣。“知了猴的营养价值等同于四个鸡蛋,出洞即被抓,绝无机会蜕成蝉,全数被做成美味的油炸知了猴。”
他们热衷于将知了猴作成风味独特的美食。“知了猴在山东就如同薯条,油炸之后撒上椒盐,简直就是上桌的明星菜,只有贵宾来访时才盛出。”
近日,来自普陀区的山东人小宁,听着耳畔的蝉鸣,心中对美味的渴望越发强烈。“在我们山东,知了猴仅是一种食材,价格不超过一元二,甚至还有甜品店将它与面包结合,做成知了猴面包。”小宁和老公带着简单的装备,在普陀公园开始了抓蝉之旅。“简单的工具,一个手电筒,一个塑料瓶以及一根树枝,看到蝉鸣就可以出手,既能享受美味,又能为民除害。”
经过三个小时的奋战,夫妻俩成功捕获了小半瓶知了猴。“公园里人迹罕至,跟我们一样前来抓知了的人也不少。”装好回家冲洗后,冷冻保存,攒够一盘再油炸,那香味别提多诱人,甚至还能翻身给小狗加餐当零食。
更有调侃者笑称:“山东人来上海旅游根本花不了多少钱,晚上抓知了猴,吃不了的还可以卖掉,顺便住酒店!”
不过,除了在沪的山东人,很多对蝉鸣无奈的上海人也开始主动出击,为了防止蝉灾而发扬光大。“住在静安的姑娘青山,出于好奇跟邻居去抓知了猴,没想到瞬间迷上了。”这仿佛是寻宝,她越抓越上瘾。
也有上海人向山东人请教知了猴的烹饪秘诀。“最上乘的食材,往往最简单的做法,油炸加盐就够,外酥内嫩,吃着口感脆爽,简直让人上瘾。”
新到上海的山东人经过几天实践,竟悟出了抓知了猴的技巧。“老城区如普陀、静安人多,知了猴又没多少人吃;新兴的地方早被自己的人抓干净了。”“而黑蚱蝉是最易捉的,数量众多,灵活性差;蟪蛄和蒙古寒蝉就难搞多了,它们小而灵活,也不能吃。”
上周,从青岛带着家人游览上海的姑娘Kiki刚好赶上抓知了猴的季节,连带为上海人做贡献。她为了满载而归,特意选在郊区的松江大学城住宿,兴致勃勃的晚上便在公园大干一场。
“抓知了猴的乐趣大于体验沪上的bistro和小巷游,我们晚上自己也有知了猴walk,顺丰邮寄回山东,浸泡腌制后,炒成豆角,正是我们的下酒菜。”
自从山东人纷纷奔赴上海助阵,许多当地人也沦陷于知了猴的捕捉狂潮。越来越多的上海市民意识到,这竟然是一种无需花钱的生活方式,甚至还能够将抓到的知了猴出售。“卖给其他在沪的山东人,均价一块五,不愁没人买。”
有些北方来的沪漂,借此机会重温了童年的乐趣。“童年夏天的记忆,手电筒下寻找知了猴,抓到一只便是兴奋的战利品。那时的夏天显得漫长无比,趁着年复一年的光阴,却再难以寻回那种悠闲的时光。”
来源:三联生活实验室
发布于:山东省
栏目分类